杨团:乡村振兴大公益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2022-08-12 杨团
编者按: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农禾之家农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杨团女士在首届乡村相见公益论坛上的主题分享。她认为,乡村振兴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方面不可分割,而这里面的牛鼻子是“人”,一切工作开展都“为了人、依靠人”。杨团认为,乡村建设工作,从目标、组织到行动的整体性很重要,而最终是落到人才团队的建设中,尤其是领军人才。同时,要对这一过程的长期性有预期。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人才振兴,我想讲一讲我对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一些看法。
首先要感谢农道基金会。我和农道基金会很多年前就有联系,和孙君是很好的朋友。其次,我在社科院做社会政策研究时到访过中南大学,在社会政策研究上有过交往。今天,我们三方走到一起,共同讨论乡村振兴这个大议题,这是让人高兴的事情。
我先从乡村振兴是中国大公益这个命题开始,然后讲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再通过一个案例说明怎么推动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事业是中国最大的公益
乡村振兴是中国最大的公益,这是我在2017年底到2018年初提出的。为什么这样提?我借这个讲坛做个解释。我们都知道,公益,是公共利益的简称,公共利益指的是群体所拥有的共同的利益,而不是个体拥有的利益,即使这个群体很小,小到一个村组,也有它的共同利益。
中国的14亿人口,不管身处哪里,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都应拥有获得平等发展机会的权利。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就是要消除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的各种形态的不平等,为了所有人的共同致富、公平享有发展的利益,我们需要通过几十年甚至更长时期振兴乡村的共同奋斗,来奠定未来中国的这个基本模样。实际上全球的发达国家已经奠定了自己的基本模样,但是中国还没有做到。当下的中国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经过乡村振兴的这个历史阶段,几十年后,到2050年,中国大约能够奠定未来的基本模样。这对于国家和所有的公民,显然是巨大的公共利益。
另就乡村振兴战略本身而言,其规模之大,历时之长,覆盖之全面,目标之宏伟,参与业界和人数之广泛,各界的认同感之强烈,都是空前的。它是中国新时期家国一体家国情怀这一文化传统在理念和行动上的自觉体现,所以,我认为它是集合了大业、大众、大目标、大期待的中国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公益。
公益和慈善之间的关系
我这里所说的慈善,是传统慈善和现代慈善的一种融合。2016年我国通过的《慈善法》,开宗明义就申明“慈善是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以捐赠财产或提供服务的方式自愿开展的公益活动”。可见将慈善概念与公益活动相联结。之后,以符合上述涵义的公益活动来定义慈善。共定义了六条属于慈善范畴的公益活动。第一条就是扶贫济困、扶助老幼病残,这来自于传统慈善的继承。除了第一条、第二条外,后面的四条全部属于现代新开创的公益活动范围。所以说,《慈善法》定义慈善是大手笔,将传统与现代连接,将传统的狭义慈善拓展到更广阔和更深邃的现代公益活动,也就是包含传统慈善和现代公益的大慈善。而这样的大慈善,与政府为民的公共服务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就在于是否“自愿”。政府通过税法获取资源,以强制求公益,而民间是志愿捐献物资、资金和时间,以自愿求公益。
换句话说,在《慈善法》中,现代的慈善实际上等同于民间公益。那么民间自愿参与乡村振兴的公益活动就是符合慈善法的,应该归入大慈善的范畴。由此,大慈善可以理解为传统慈善与现代慈善的融合,现代慈善也就是民间公益行动。
公益行动的主体不仅有民间的各类主体,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还有党和政府。各级政府的不同的部门还有事业单位是属于行政法人或事业法人的不同主体,这类主体都姓“公”。乡村振兴是全党全国全社会都参与的大事业,那么,各类的“公”主体参与乡村振兴的行动也应纳入公益行动。民间主体和政府主体都参与的乡村振兴公益行动就是大公益。大公益就是民间公益与政府公益的融合与协同。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中国所有的机构、单位、个体,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为乡村振兴共同出力的行动就是大公益。在乡村振兴这个大目标上,政府和民间方向统一、目标一致。那么政府公益与民间公益在什么问题上有显著不同呢?主要是资源的来源不同,由此决定了决策方式和行为机制的不同。政府公益的资源来自于政府财政,而政府财政来自民间缴纳的税费,政府投入乡村振兴的资源来自政府制定的政策和统筹规划和使用。民间公益的资金来自于社会自发的汇集和捐献,如何使用是在合法的前提下由资源的所有方进行决策,或者所有方与受托方按照议定的规则决定。也就是民间公益是由企业和社会组织根据资源的来源自行决定的。
在政府和民间共组和协同的大公益里,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实现形式。政府公益方面有政府出资民间出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以及政府和民间共同出资出力,各展其长,协同并举等等,民间公益方面,有企业自担的社会责任、影响力投资和对乡村振兴的项目支持,还有企业和民众支持的各类基金会出资,基金会与社会服务机构、社团及非正式组织的项目合作等等。总之,在乡村振兴这个中国大公益事业里,所有的主体都以自己的方式积极贡献和参与各类合作。
乡村要振兴 人才是核心
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抓手是五大振兴,这五大振兴分别代表了乡村振兴不同方面的需求。产业振兴是要打牢物质基础、解决就业和增收;人才振兴是牵牛鼻子——关键所在;文化振兴是重要基石,不止顾口袋,还要顾脑袋;生态振兴是内在要求,因为生态是乡村的长远优势和宝贵财富;组织振兴是根本保障,它能起到凝聚广大民众的人心和力量的作用。这五大振兴中的每个振兴都是必须的,不能割裂,不可分割,是统一的整体。在这样一个整体里,谁是领衔呢?乡村要发展,人才是核心。人才是所有资源中的第一资源,毛主席在很多年前就说过: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最可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样的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至今一百年了,基本宗旨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了人,依靠人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现在,五大振兴中有太多的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分散的小农户靠谁种田?零散的土地,多种多样的生态资源靠谁去整合?产业振兴非常重要,靠谁去找准方向,做好生产开发和经营管理?代代相传的文化靠谁去持续传承?乡村的老人孩子,怎么才能够有安定的、比较舒适的,跟得上社会整体发展的生活?还有,怎么让年轻人返乡、入乡,成为接班人?这些事情靠谁来做?说到底,靠人才!
乡村要振兴,人才必振兴,现在成为大家的共识。全党全国全社会支援乡村振兴,第一位就是人才支持,几乎所有的国家部门,所有的公单位,都持续派员到县、乡、村任职,特别是到村庄担任第一书记,这是一种人才输送。但是,中国49万多个村庄,3万个乡镇,不能主要依赖城市的人才输送,要可持续发展,一定要靠乡村的本土人才。领导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专业人才,等等,要汇集成乡村振兴的本土人才大军。
发现培育本土人才,是贯穿整个乡村振兴历史阶段的大任务,需要大眼界、大胸怀。眼里不仅要有村党支部、村委会的这些干部,在地乡贤、致富能手、农机大户,返乡企业家、农民工、退役军人、入乡大学生等等,他们都是能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的本土人才。
我从调研中看到,这些年相当一些地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发生了大换血。各地党的组织部门将发现和培养本土优秀人才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工作。相当多的村书记是乡镇党委从外出创业的农民企业家中选出优秀人才,再培养他们成为村级带头人的。调研中还发现,凡是乡村振兴做得好的村庄,党建是最基本的驱动力。这些村庄是以党支部、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三驾马车合一,成为村级领导核心的。通过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和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的方式,就实现了三驾马车合一。这样村级领导核心决策集中,运营效率高,主体意识强,较之党政经权力分散的基层组织,更能维护好农村的四项基本制度(土地制度,农村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组织制度,依托农村的集体土地建立起的农村集体和集体经济组织制度;经营制度,集体土地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社会治理制度,乡村基层社会实行由村民自治的制度)和集体成员的四项基本权利(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的分配权和对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权)。农村的这四项基本制度和农民的四项基本权利,都是宪法规定的。建立履行这些制度、实现农民权利的机制和体系,才能真正推进农民共富和乡村共治。这既是国家对村级领导核心履行职责的要求,又是村领导核心长期努力的方向。
所以,培育村级领导核心非常重要。乡村的人才振兴,首先要聚焦于培育领军人。其次,乡村振兴作为整体性系统工程,要求人才建设必须注重整体性和综合性,体系化和结构化,既要培育能通晓村庄和乡镇整体振兴目标,有领导力的人才,又要培育经营、管理、财务、专业技术、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人才,形成领军人带领的浩浩荡荡的本土人才大军。
内蒙经棚镇培育镇联合会总干事团队,创一流工作业绩
经棚镇农业发展合作联合会总干事团队部分工作人员合影
2018年3月,北京农禾之家与内蒙克什克腾旗经棚镇党委政府签订协议,共同打造百乡工程第一乡,建立了镇党委领导下全镇所有农户都成为会员、村集体经济组织成为理事的镇级农业发展合作联合会。这是在地广人稀、经济落后的地区建立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一个重要的探路行动。探路行动表现在:一,建立了全镇农户全体自愿参与的镇村一体网络组织;二,成立了专职专业做服务的镇联合会总干事团队;三,为农服务内容涵盖生产-供销-信用-消费;四,建立了信息、物资完全畅通的镇域物流体系;五,对全镇分散小农户的十几万亩大田进行了耕种收的统一托管服务。经棚镇联合会的努力成效显著,小农户年年增收,村集体经济组织稳定增收,产供销的农业全产业链在建设中。最重要的是,经棚镇联合会工作团队获得小农户和村集体的充分信任,真正成为了姓农、为农、务农、兴农的乡村振兴服务机构,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全国典范,并由内蒙赤峰市政府下文在各乡镇推广其组织化经验。
我在这里只重点讲一下经棚镇联合会的人才建设。开始进行制度设计时,农禾之家就提出一定要执行权能分立,选聘分开的原则,由选任的理事会聘任专职总干事,建立专职专业的总干事团队,以满足农民需要为本,规划和落实所有的为农服务。鉴于以往的农村镇联合社,联合会,都只是一些合作社理事长的联合,不是全体农民的联合,也不是村集体的联合,服务工作仅局限于农资和农产品销售,而经棚镇联合会在设立之初就明确要做全镇农民的大联合、真联合,就必须建设一支有能力的总干事团队,走人才专业化的道路。现在,经棚镇联合会的总干事是聘任的返乡大学生,团队总部的工作人员20多个,自办的群联超市还有30人,其中,大专和大学生占了很大比例。镇联合会为他们上了三险一金,组织他们学习理念和业务知识,增强为农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带领他们在服务实践中与村集体和村民建立密切联系。
全镇各村服务站点人员培训
镇联合会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即为农服务的成本,不是政府提供的,政府只对联合会和村服务站设备设施项目予以支持。除了第一年6名员工的人工费是农禾之家筹措项目的经费支持外,之后所有的人工费都是他们通过大田托管、农资销售、资金互助、农产品销售和消费品超市、项目托管等多项服务经营挣来的。镇联合会认准自己是公益性的经济服务社团,在市场经营中一直以自身达到盈亏平衡为原则,尽最大可能将经营利润让利给农民和村集体。他们将利润四分,农民按交易量分配的总额占利润的四成,网格长占一成五,村集体和镇联合会平分剩下的部分。可见,有了这个总干事团队,镇联合会成了以公益为目的、市场服务为手段的社会企业。
经棚镇联合会分配机制四分的设计来自镇党委书记和镇联合会的领军人。这位领军人就是农禾之家培养了十几年的当地一个农民合作社的理事长,也是一个做市场经营多年的当地能人。他曾跟上农禾之家去台湾地区学习台湾农会的组织和经营管理经验,这对他带领经棚镇总干事团队很有启迪作用。经棚镇联合会的第一任总干事就是他,现在,他担任理事长。他带领总干事团队的年轻人,搞明白自己为谁而干和为什么而干,虽然工资不高,但是公益理念支持着他们,农民和村集体的衷心称许鼓舞着他们,于是大家越干越带劲,都坚持下来了,没有一个人离开团队。
联合会机收队为农户收小麦-永胜村
经棚镇联合会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探索出新型镇域集体经济组织的成长之路,关键在于有一支方向正,能力强,姓农为农务农兴农的总干事团队。而这个团队能够建起来,建得好,搭建镇村一体的组织网络和物流系统,根本原因来自经棚镇党组织的坚强领导。2019年,赤峰市选择经棚镇做党建融合试点,地市、区县、乡镇、村庄四级,所有涉农政府部门的党支部书记都聚集到经棚镇,成立联合党委,由经棚镇党委书记任联合党委书记。在联合党委的会议上,村庄党支部提出需求清单,各政府部门的党支部对应出供给清单,通过供给方的党支部将清单的要求带给各自的政府部门。这就解决了部门分割,各行其是的传统行政体系无法避免的弊病,为了共同的目标,大家走到一起来,各展其能,解决问题,实现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经棚镇永胜村专业合作社产业园委托联合会经营
总结
第一,乡村振兴是整体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人才振兴在其中起到领衔作用。
第二,乡村振兴的人才振兴需要以权能分立、选聘分开为原则。负责决策的理事会成员是选任的,负责执行和经营的总干事是聘任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总干事相当于企业的总经理,类似职业经理人,应由理事会聘任并考核。
第三,人才振兴既要有领军人才又要有骨干团队。领军人有选任和聘任之分。选任的理事、理事长不拿工资,聘任的总干事和团队专职人员要执行薪给制。不仅选任的理事长是综合性人才,聘任的总干事也是综合性人才,只是更加偏重市场经营职能。
第四,乡村振兴中,具有集体经济组织特征(全员参加、为全员提供综合服务、以公统私)的机构和它的执行团队,无论用什么名称、以什么方式注册,它的性质都应该是公益性的经营服务组织,不能以营利为首要目的和唯一目的,但又需要赚取一定的利润来维持团队的服务运营成本。必须明确这类组织是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必须增强这类主体应有的公益自觉,尤其在内外有别、制定市场经营策略、决定定价机制和分配机制上,要体现保护农户和集体权益,促进共富,助力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和发展的公益性质。
第五,县乡两级党和政府是发现、发掘、培育本土人才最重要的主体,是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成专职专业经营团队的政治力量,要从理念、政策、项目、人才培育等多方面支持、培养和陪伴这样的经营团队,推动其做到有权有能有为有位。
第六,社会各界包括企业、院校、基金会、社团、社会服务组织,志愿者团体等主体要联合起来,在微观层面发挥发现和培育本土人才的独特功能。应该承认,社会是有独特功能的。例如,从2011年到2020年,农禾之家的禾力计划在很困难的条件下不间断地培养乡村本土工作者(乡工)和乡土培训师(乡师),形成了乡工-品牌乡工-初级乡师-中级乡师-高级乡师的进阶之路。这一大批接受培育的乡村本土人才现在都成为乡村振兴中的骨干。
2021年,农禾之家和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乡村治理中心共同推出“乡村振兴探路者论坛”,又将论坛的材料经提炼形成专栏,再经整理与分析,成书为《探路乡村振兴的基层实践》。即将由中国社科出版社出版。经棚探路等故事收入其中,这些一线探路者、集体经济组织领军人的亲历故事,同时也是人才成长故事。提炼这些实践案例中的经验并做深度开掘,是为了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将人才培育、人才成长与国家政策、与集体经济、与市场经营、与团队建设、与公益精神更好地结合。